减少内耗,提升维度。

本文最后更新于:a few seconds ago

前言

本篇为黄山培训总结,在3天的培训当中向大家学习了很多思想哲学性的东西。
学习到大家的处世技巧和精神内涵,吸收到了大家的能量。
怕忘了,写篇文章记录一下。以下仅为个人理解和对小伙伴思想的分析,如有疑问请讨论区讨论。

当一个技术团队,在讨论精神层面的问题,那么这个团队就像掌握了光速航行的技术。

先来几张好看的风景照哈哈。

黄山

云海

新安江山水画廊

放松,放下

放松和放下的核心讲究的是一个超脱于自身的观物处世行为特征,想庄子一样分为“认知”和“肉身”。
当遇到事情,采取第三者或者高维度的思想去看待问题,有道是:“旁观者清”。

当你在高维俯视低维所有问题的本质将暴露在你的眼中(跟进入三体中的四维气泡折跃点一样),透过现象看本质,问题也再将不是问题了。
前提我们遇到事情要学会放松,并且放下一些执念,这将是我们分析和看清事物本质的两个前提。

当我们学会放松和放下,那么外界就极少能再牵动我们的精神内心,这也是打坐修行的目的,去悟一些东西,实现精神世界的提升。
所以遇到事情跳出来,比如:你生孩子和不生孩子,对整个人类文明和整个宇宙没有任何影响。
或者一些其他更微小层面的问题,比如:今天你看出了某人一直吹牛,但是你知道他是错的。你今天遇到的问题无法解决,不要让它一直缠绕着你。
当我们看待事物从更高维度的时候,你的幸福指数就能获得提升,有一张图能体现放下的特征,但是我现在没有只能文字表述一下,大家自行脑补哈哈。
以前听说1+1=3,我xxxx,现在听说1+1=3 对的你说得对!.jpg

并且我们在对事情进行谈论的时候,会下意识的使用,我觉得 当这三个字出来的时候,我们就已经深陷其中了。因此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,这是一种非常高深的境界。

不过,介于当今社会的道德观问题,彻底的放下是不科学的,比如一些违法犯罪的事。所以法律的约束是我们放下的尺度。

web3 元宇宙

注: 以下个人愚见。

简单用两个语句先概括一下吧。

  • web3是一个很大的课题。是第三代互联网。
  • 元宇宙是web3的一种表现形式,主要在虚拟现实技术。

web1的时代,是一个中心不断的向我们传递消息,就比如早期的新闻网站。
web2时代,就是类似于淘宝的出现,用户开始参与内容的生产,抖音是整个web2时代辉煌的标志。
web3时代,每个个体都是一个中心,数据属于你个人,个体的权重不断增加这是整个时代的基调,也是整个文明进步的标志。
当每个人开始独立思考,开始提升自己的修为,科技的爆发将会随之而来。
介于讨论结果web3时代来临,政府将成为一个服务性机构,为所有人服务,为每个个体服务,而不是像现在的资本主义,为某一些人服务,不为所有人服务的政府或者机构将不被拥护,被自然选择淘汰。
整个web3的路将会有很大的阻力,精神层面,社会层面,乃至政治层面,可以预见会有某一部人人为了维护利益或者固步自封而成为阻力。
这个web3的思想是超前的,受制于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层面的研究,所以在中国完全摆脱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基调之前,web3的爆发只能在一些知识分子当中,他们往往有更高的精神需求和自我理解。
当然现在来看,web3技术的爆发将会是一个导火索,我们正在不断的努力,触发这个导火索,AI的技术爆发已经来临,web3的技术爆发在什么时候呢?
也许在2050年或者等我去世之后也看不到,因为人的生命非常短暂,但是这种想法是悲观的,但是我们的想法必须是激进的,我们将不断的向这个方向去努力。
一旦触发这个导火索,将引发整个社会变革。

我个人的技术角度发言是举了node和deno的变化,deno不在拥有包的概念,非常符合web3的思想,每个文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个体之间相互协作。

贴标签,设围栏,拥抱变化

讲这三个话题之前,先分享一个小伙伴的故事吧。

现在小伙伴们基本也都快有孩子了,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,会在客厅弄一个围栏保护孩子,同时也节省自己的时间,
经常看到很多人这样做,所以我们下意识默认这个是对的,但是当你给孩子设置一个舒适圈,一个界限,一个围栏,区分了安全和不安全,久而久之孩子的探索欲将被扼杀于婴儿时期。
当孩子接触到一些新鲜事物时,会本能退回舒适区,表现出厌恶,不愿意去学习新的东西,不愿意去拥抱变化。

也许当下许多人,也意识到了,我们处在自己设置的围栏当中,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不断的去拆除围栏,不断的扩展自己的深度和广度。
比如当前你在前端的栅栏里,那么就应该拆除这种栅栏,不断的去学习进步,提升自我价值,学习新的技术,拥抱新的变化。
当你不断的拆除栅栏,看到变化你讲不再恐惧,甚至非常兴奋,期待整个新变化的积极影响。

而贴标签,先从技术角度讲吧。

当前区分了前端,后端,全栈,python,js,rust,C++,软件,硬件。希望大家不要有这样的观念,给自己贴上某一个标签。
像各个职位,什么后端就做后端的事,前端做前端的事,这样子不断的给自己贴个标签,设置围栏,永远是无法实现超越的。
为什么好汉不提当年勇,因为真正的好汉,在死之前,只会越来越勇。当你开始满足于以前的荣誉,说明你已经在走下坡路了。
我们回忆过去的某件事情,应该更多的做一些复盘性的工作。
又比如语言,当前的业务什么语言合适就用什么语言(当然这需要有技术深度和广度,但是当你开始超越自己的时候基本也差不多了),
写底层用C++或者rust,web用ts,ai和数据分析用python。语言只是工具,别让职位的栅栏成为自己的标签。

而在生活角度,迫于某种原因,我们会习惯给某些人贴上标签,比如某些人犯了一些错误(不是违法行为),我们就会急急忙忙贴上一个标签,比如笨。
算了,给分析他人的标签不太好,也阻碍了两个人之间的交流,所以不要随便给他人贴标签就好了。
我们还是说说自己吧!骂自己不犯法,比如我非常内向,我就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,当我想跟别人交流的时候,我内心的标签,就是我的阻碍,我会想,我是内向的要不算了。
这段说得不好,希望有小伙伴能帮忙总结自己的想法。

知道和不知道

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

关于知道和不知道,以上就是最好的总结,但是要做到却有一定难度。
主要的绊脚石是自己的尊严,面子,这方面我有时候也做得不好,需要不断去修正。
这个话题论点较少,小伙伴的故事又忘了,基本先这样吧哈哈。

真人和假人

我们都需要学会当一个真人,不过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当假人,为什么我们跟另一半的矛盾有时候那么大呢?
因为我们在和对象相处的过程中,总是绝对真的,并不会特意的去掩盖自己的情绪价值。
而情绪和事物是最低维的价值输出,往上是共识,更高维的是默契的共识,然后就是总结出方法论等等

假人,大部分时间在隐藏自己,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,要学习当一个真人。我们所说的真人,不是有情绪就爆发,我们上面说了,
情绪是最低级的价值输出,所以我们要在做真人的途中,寻找共识,寻找更高维的共识,这样子在协作当中,1+1就不是等于2了,现在1+1=11。

随想: 冯·诺伊曼二进制的基本结构,有没有可能在本世纪完成突破?

当我们学会当一个真人的时候,我们会收获更多的问题,更多的碰撞,而这也是前往更高维的必经之路,达成共识的必经之路。我们要善于把问题抛出来,
引起大家的关注,这样子会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,创造出更好的成果,但是我们也需要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,不要当个好奇宝宝,什么问题都问。

你的火花点燃他的火花,他的火花点燃了一片火海

交易

这个话题是震撼我的,我以前都是用爱去处理事情和关系,抱着为他人着想的心去谈事情,这样子成功概率不高。
我需要不断的去学习这里面的内容,而且这里面的细节非常丰富,写成一本书是没有问题的,不知道有没有前人写过,如果读者知道,可以推荐一下。

比如你赚了钱要邀请你父母出去玩,我们是不是每次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,啊现在有钱了,带你们去享受,带你们出去玩。这种单方面的行为,一般都会被拒绝。
因为你只满足了自己回报父母的想法,没有考虑到父母的想法,让你省点钱,不想占用你时间,节俭,等等原因。因此这种直来直去是一种失败的交易。

成功的交易是一种双方都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的交易,这种交易非常容易达成,这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,举一个小伙伴的例子:
他买了所房子,远在外省的父母有较强的封建风水思想。(个人认为真正的风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),想请风水先生来看看,而小伙伴又不信这些,
就对他母亲讲:老家的风水大师在厦门不灵,我认识一个厦门的风水大师,当地的风水要请当地的大师,这样子才比较合适。他妈妈也就答应了。
这个交易,即满足了自己不信风水的需求,也满足了母亲对事情掌控的精神满足。

对父母我们也应该使用这种方式,我们已经在外面闯荡过,你的精神维度可能比父母高出了一个维度,
但是如果在交流当中,你还是高高在上,用指导的语气跟父母说话,可能会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,
因为父母早就习惯了你是个孩子,你突然站在高维度跟父母讨论一些问题,是不太合适的,所以我们要主动的回一个维度,满足父母的指导欲望,
因为当你在外面父母还能帮上忙,父母的精神世界将得到非常大的满足。

比如教育孩子,举个小伙伴教孩子背英语和学习的做法,
学校要求要背英语,有些家长就会边玩手机,边听孩子背诵英语,孩子就会下意识觉得,我在读书你凭什么在玩?
而家长会觉得,我幸苦一天了回家放松一下怎么了?小伙伴的做法是,陪着孩子一起背,先背一遍给孩子听,孩子就盯着家长犯错,会很高兴的指出家长的错误,然后孩子再背,
这样子一来一回,不过一会全部背完了。

比如要知道孩子每天学了什么?我们不能直接问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啊?我们应该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啊?能不能教给爸爸啊?这样子还在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认真的听讲,
因为他现在也是个小老师,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价值。

不仅仅是人跟人,我们也要学会跟自己达成交易,如何让自己做决定不委屈并且达成目标,这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。

所以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,还需要不断的学习。

道和术

道就是路,术是方法论,两者的结合才能让自己走到更高的维度。

我们应该都听过木桶效应,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个,从现在开始我们需要打破认知,让所有的短板向最长的看齐。
现在团队中正在出现这种情况,得益于整个团队的web3管理模式,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没有领导区分,谁技术强谁说得算。
不断的向最厉害的人看齐,然后不断的共同进步。这是我们整个团队的道。

因此关于程序员35岁失业,如果不断的超越自己,这个失业是不可能存在的。

但是现在技术领导人前瞻性的预见了一种情况,担心他就是我们的天花板,主要就是体现在技术方案上,我们无法反驳,
我们无法反驳的根本原因,我觉得啥两点一个是技术仍然有差距,二是尊敬带头人的决策,我们的代码会向他那边去靠齐。

而关于术,就是怎么做,概括来讲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然后不断的生长学习,就跟我们的生物链林一样,每个人都是土壤,
进而促使整个社区在土壤上不断的生长,然后结果。

关于这个议题个人理解不是很深,希望有小伙伴补充,或者等我悟到了再说。

结束语

个人对小伙伴的例子记忆不清晰,只记得中心论点,有兴趣欢迎补充。
或者有其他想法,欢迎讨论。